巧劲与硬核:山西文创的破圈密码
时间:2025-09-17 文章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我想离开浪浪山”的网络热梗转化为印着“浪浪山”字样的帆布袋热销,当《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引来山西文旅“悟空回家”的温情喊话,三晋大地的古老文化正以崭新姿态闯入大众视野。山西文创的集体出圈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文化消费升级的时代,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文创产品,既要扎根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要精准对接大众的情感需求与审美趣味。
接地气的情感共鸣,是山西文创破圈的“巧劲”所在。“浪浪山”系列文创的走红,完美诠释了社会情绪与地域符号的奇妙化学反应。这个源自动画《中国奇谭》的虚拟地名,因戳中当代人对现状的迷茫与对远方的向往而成为热梗,而山西文旅敏锐捕捉到这一情绪,将其与本土文化嫁接,让“浪浪山”从抽象的情感符号变为可触摸的文化载体。当游客背着印着家乡地名的帆布袋穿行街巷,物品已超越实用价值,成为承载乡愁与认同的情感图腾。这种“小切口”的创意,恰恰印证了文创的真谛:不必追求宏大叙事,贴近生活的温度自能引发共鸣。
顶级IP的深度赋能,彰显了山西文创的“硬实力”根基。《黑神话:悟空》作为现象级国产游戏,其对山西古建筑的细腻还原让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文化遗产走进年轻群体视野。山西文旅顺势而为,以“悟空回家”的概念串联起游戏场景与实地景观,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打卡”的消费闭环。这种联动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的流量嫁接,而是基于文化内核的深度耦合——游戏用现代技术激活传统美学,地域则以实体景观丰富IP内涵,二者共同构建起立体的文化体验。这说明,文创的“硬核”不在于资源的堆砌,而在于能否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让古老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从“浪浪山”的温情到“黑悟空”的酷炫,山西文创的成功轨迹勾勒出一条清晰路径:文化创新者既要做传统的守护者,更要当时代的翻译官。他们深掘三晋大地的历史底蕴,将古建筑、民俗、传说等文化元素拆解重组,再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无论是网络热梗、游戏场景还是潮玩设计——重新编码,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融入日常消费与生活场景。这种转化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赋予其新的表达维度,正如晋礼文创店的热销品所证明的,当文化以亲切可感的方式存在,消费者自然愿意为之买单。
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山西文创的出圈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代精神的对话能力。那些既能守住文化根脉,又能回应大众情感需求的创意,终将跨越地域与年龄的界限,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从浪浪山到黑悟空,山西文创的每一次破圈,都是一次对“文化如何活在当下”的生动回答——答案或许就藏在那只帆布袋的温度里,藏在游戏场景与古建实景的呼应中,藏在每一个愿意“把家乡背在身上”的普通人的认同里。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wlxx/202509/t20250912_99574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