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旅行社法制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一个县拥有120余项非遗 壤塘在传习与融合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时间:2025-09-28 文章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川观新闻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刘文佳

  9月22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举行民族团结示范引领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创建成果。记者注意到,壤塘县是阿坝州13个县(市)中唯一一个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族团结示范引领工作的县。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新闻发布会现场。 刘文佳 摄

  据介绍,壤塘县位于阿坝州西部,地处川甘青接合部。虽然这片土地上只生活着4.9万名各族群众,但却孕育出多达1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壤塘决定以文化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让非遗传承不走样、不变味,壤塘县出台了《关于促进壤塘县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壤巴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规范化建设意见》等文件,构建了非遗产业‘一园+N所+飞地’发展模式。”壤塘县委副书记阿旺介绍。

  具体而言,壤塘县整合1.2亿元资金建成了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在园区内,壤塘县设立了46个非遗传习所,划定“摒弃过度商业化、坚守原汁原味”的红线,并建立考核摘牌机制,确保了非遗技艺的传承。

  

  壤塘非遗产品受到游客喜爱。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飞地的作用,则侧重于非遗的交流与融合。目前,壤塘在全国各地共建立了23个非遗飞地。“在景德镇非遗飞地,10余位唐卡画师潜心钻研3年,将壤塘唐卡技艺与景德镇高温瓷绘工艺结合,创作出唐卡瓷板画,成为跨地域文化融合的典范。”阿旺说。

  原汁原味的非遗作品与融合创新的非遗作品,让壤塘的非遗技艺备受青睐。阿旺介绍,壤巴拉非遗艺术展已走进北京、巴黎等20多个国内外城市,纪录片《唐卡画师之乡》在日本公映,壤塘唐卡作为国礼赠送给葡萄牙总统,让世界看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壤塘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支足就带着他的作品参加了“文化原乡·福地壤塘”北京行等活动。“之前来观展的游客,今年暑假竟然带着孩子来到壤塘研学。”这让申支足感到十分意外,“能为文化交流作贡献,很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壤塘的非遗产品正从作品变为商品、艺术品。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壤塘的黑陶香薰、藏纸台灯等各类文创产品推陈出新,青稞醪糟、牦牛原奶酪等各类美食相继研发,藏毯、藏陶、藏药浴、瓷板画等产品广受市场青睐。2024年,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年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3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增收4000余元。各族群众在文化传承与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了增收致富。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5/9/23/170552447dcf490eaf03a22139a9ecb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