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旅行社法制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暗战·津门》如何成功“圈粉”

时间:2025-10-13 文章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我们以描写天津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血溅津门》为蓝本,借鉴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红岩》系列的经验‘片段连贯、唱段独立’,通过多曲种演绎与创新表达,来讲述天津好故事,传承天津曲艺艺术。”日前,天津市曲艺团原创曲艺中篇《暗战·津门》成功在中国大戏院上演,在假期天津的众多演出中,成为广受关注的亮点——在介绍这部红色曲艺作品如何成功“圈粉”时,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夏炎希望能把这部作品打造成“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红色新经典。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自去年起便开始策划打造一部反映天津人民抗战历史的曲艺作品。”夏炎介绍,今年年初,创作团队邀请南开大学鲍震培教授等文学领域专家参与研讨,最终选定天津本土著名作家张孟良的《血溅津门》为创作蓝本。

  “红色故事的内核与本土属性,非常适合以曲艺形式呈现。”夏炎提到,团队第一时间联系了张孟良先生的家属,“家属不仅提供了珍贵文献,还在创作方向上给予指导,为作品落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创作团队从小说中截取连贯精彩的片段,借鉴天津市曲艺团上世纪六十年代打造《红岩》系列时“片段连贯、唱段独立”的经验,使《暗战·津门》的每个唱段既能独立成节,又能串联为完整故事。作品由团内曲艺作家杨妤婕、王森、李丽琴执笔,历时一个多月完成初稿,并邀请刘秀梅、郝德宝等资深艺术家参与修改打磨,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

  《暗战·津门》几乎涵盖天津市曲艺团所有主流曲种,包括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京东大鼓、单弦、评书等。夏炎指出,以上曲种大部分为国家级、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作品还选取田连元先生长篇评书《血溅津门》中的片段,由王静演绎,让观众在一部作品中感受多元曲艺的魅力与文化传承。与此前演出不同,此次大轴节目《和平必胜》摒弃现场MIDI伴奏,采用全现场乐队演奏,集结优秀乐手以原汁原味的乐器增强感染力。

  导演、梅花大鼓名家王哲在舞台创意、舞美布置与演员服装上精心设计,呈现朴素、端庄的风格,兼具新时代审美与红色基因,实现艺术质感与思想内涵的统一。

  演出收获了观众、曲迷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夏炎表示,团队将继续打磨作品,推动单段或整场成为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未来,该剧将纳入日常演出及“进学校、下基层”活动,以传统曲艺传播红色故事,传承津派文化,践行曲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510/t20251010_71501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