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技范儿”点燃文旅热
时间:2025-10-13 文章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作者:佚名
峡谷高桥在水幕秀里绽放新姿,千年非遗与无人机在夜空中共舞……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贵州以山水为底色、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画笔,为游客打造了兼具沉浸体验与文化深度的假日文旅盛宴。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成为假期红色旅游的焦点。馆内以行浸式体验重构红色记忆:AI虚拟交互让游客“对话”历史,全息影像生动还原长征关键节点,全维度机械运动与环境特效精准营造风雪远征情境,嗅觉、触觉的多维刺激更让观众“亲历”长征艰辛。“跟着场景走了一趟长征路,更深刻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贵阳市民赵女士的感慨道出许多游客的心声。假期里,该馆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三分之一,亲子游群体占比达49.37%。数字科技让红色教育从静态参观变为动态沉浸,推动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在遵义上演的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则以艺术创新延续红色文旅热度。360度旋转舞台搭配巨幕油画、烟雾与环绕音效,将戏剧、影像、音乐深度融合,让观众重温“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假日期间,该剧目累计演出49场,接待观众1.7万人次,有效承接遵义会议纪念馆客流,形成“参观+观演”的红色文旅闭环,让红色文化传播更具连贯性与感染力。
9月28日通车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凭借震撼的水幕灯光秀成为旅游新地标。桥体中央300米长的巨型水幕,融合喷水、投光、激光与投影技术,动态呈现极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意境和人文故事,被游客誉为“峡谷IMAX”。来自广东的游客艾先生感叹:“为目睹这一奇观,自驾千里也在所不惜,壮观景象让旅途劳顿都变得值得。”科技让交通枢纽变身文旅地标,拓展了贵州文旅的空间维度。
在乌江寨景区,匠人为游客演绎千年非遗打铁花,将1600摄氏度的铁水击打成万千金花。随后,300架无人机与烟花同步升空,依次变换出“银波落叶”“时空之门”等造型,引来阵阵欢呼。国庆中秋假期,乌江寨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5%,景区酒店持续满房。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夜间经济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铜仁五显庙的“三江月圆·家国同梦”国庆·中秋诗会,创新采用“固定水上舞台+流动舞台+空中演艺”模式,以科技拓展文化演艺边界。两艘画舫作为移动演艺空间载着演员穿梭江上,与跨鳌亭、五显庙等建筑相映成趣。夜空中的数百架无人机整齐列队,将现代光影与传统文化融合。同步上线的五显庙游玩小程序提供景区导览、活动预约、美食推荐等实用功能,更通过讲述铜仁五显庙关于五路财神的千年传说,引导用户参与互动活动,让游客在便捷游玩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从红色记忆的数字活化,到桥旅融合的场景创新,再到非遗的科技赋能,贵州文旅正以科技为桥,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这个假期,游客体验的不仅是旅行,更是在科技的加持下完成的文化探寻——在山水间读懂贵州的历史底蕴,在科技中感受人文的鲜活温度。(王雪峰)
原文链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gz/202510/t20251013_96259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